近期,多家电子厂发布停产、破产的通告,有货款被拖欠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工厂,也有无法承受人力成本急剧上升而暂时歇业关门的工厂。面临生死存亡问题的时候,许多工厂加速转型升级,比如做亚马逊。(点击咨询全球开店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工厂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将刚刚组建的跨境电商团队放在亚马逊卖家手上进行孵化,“学业有成”之后再收回来发展自己的跨境业务。这种合作方式的成功几率有多大?
截图/微博
工厂上门请卖家代替孵化团队
“这两周,已经不下五个大规模的工厂上门谈合作了。”一位资深亚马逊卖家说道。
据他介绍,身处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身边工厂资源十分充足,由于他在亚马逊已有一些经验和成绩,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上门寻求合作,目的是想要转型做亚马逊。这些工厂的基本诉求是把整个团队放到卖家那里学习和培训,从0-1孵化一年后,工厂再把团队拉回去发展。
在其看来,今年越来越多的工厂加速转型亚马逊,其实也是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这段时间给跨境大卖供货的电子厂轰然倒塌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一阵唏嘘,大工厂都如此艰难,更何况其他的小型工厂。
他指出,难点在于工厂老板们如何转变思维,从过去单纯的乙方变为不纯粹的甲方,“这条路径摸索起来有点漫长和复杂。”
江苏一位亚马逊卖家告诉雨果跨境,最近也有一批工厂上门交流,希望和卖家合作,代替孵化团队是其中一种方式。据他了解,通拓、安克创新等大卖也有代运营团队,但是对工厂的要求和报价较高,反而对在亚马逊圈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卖家更感兴趣。此外,封号潮之后的行业变化,中小卖家的营收和利润也在被压缩,有拓展新利润来源的需求,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传统外贸工厂面临疫情困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迎来了一波“寒潮”,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地有不少工厂老板面临窘境。
一方面,外贸订单逐渐减少,成本逐年增加,工厂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部分工厂作为跨境卖家的供应端工厂,货款被拖欠也成为了常态。撑不下去的工厂不在少数,在广东和江浙一带,小型制造企业关厂倒闭的情景更是每天都在上演。工厂的困境,也逼着他们加快寻找新出路的步伐。
一位制鞋的晋江外贸工厂负责人表示,自家工厂已经有十几年的制鞋经验,可是今年上半年外贸业务订单被迫取消将近40%,不缺好产品,可是缺少渠道。加之疫情影响,无法出去参展,通过新渠道新形式为外贸业务打开新局面迫在眉睫。
工厂与卖家合作的方式选择
据雨果跨境了解,一般的传统外贸企业尝试跨境电商,依据外贸终端对象和交易模式的区别,跨境电商模式划分为B2B和B2C两种模式。有些实力强大的传统工厂会选择自主打造品牌,还有一些则选择进驻跨境电商大平台,专门打造运营团队或者将业务转交给第三方代运营机构,更多的却是选择先与跨境卖家进行合作,借助各自的优势实现快速转型。
据雨果跨境了解,随着工厂与跨境卖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各类合作的需求也开始转变。按照以往,跨境卖家和工厂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找工厂包款合作,工厂自主开发产品,有相关的专利。此模式要求卖家有一定体量,工厂对卖家的运营能力比较熟悉。新款开发出来,工厂会先给卖家上线销售,保证卖家有一定时间的唯一销售权。如果产品能够推起来,卖家有机会获得独家销售权,反之,工厂可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供其他卖家选择。
第二种是联合开发。如果卖家承担研发成本,模具归卖家私有,未经卖家同意,不能给其他卖家销售,如果是平摊研发费用,就分渠道销售,卖家和工厂划分各自的渠道。
第三种是联合运营,工厂负责产品和头程费用(包括售后服务),卖家负责运营和推广。工厂按产品的货值、卖家按推广费用占销售价的比例确定各自的分成。在此模式下,货值低的产品,成本占销售价的比例不大,而推广费用占比大,卖家获得的分成较多。
如今,卖家帮工厂孵化团队算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即工厂将运营团队放到卖家公司培训,成熟了再回去工厂发展,但是,这一做法存在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工厂想干跨境的蛮多的,不过还是以自己招人为主,团队放别人那都是竟品,成熟了再拉走会有很多问题。”一位卖家指出。
不少卖家表示,目前许多工厂和卖家合作,老板最初的想法是奔着跨境电商能多卖货的想法去的。不过,工厂的最终目的是拥有自己的运营团队,如果将团队交给同样在卖产品的卖家孵化,就相当于将自己的重要信息暴露给以后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存在账号安全漏洞、产品被抄袭等问题。而对于接受孵化任务的卖家团队而言,也同样存在产品信息泄露的风险。
工厂将初始跨境团队交给卖家孵化,半年或一年后再收回,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欢迎在底部留言交流。
最新TikTok电商趋势分析,3000+优质展商,点击此处报名2022雨果跨境电商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