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应链困境持续影响着全球经济,美国的服装品牌商们计划将生产线迁回本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或许,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服装行业格局将重新改写。
服装制造业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外迁,许多美国品牌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工资、原材料成本和运营费用获得效益。
30年后,随着制造业技术进步,加之疫情刺激的行业转变以及国际环保运动和社会意识运动,如今的美国服装品牌们需要对供应链进行彻底的审视和改革。
令人惊讶的是,反而是体量较小的独立品牌将会积极应对行业转变需求。虽然各种规模的美国服装公司在供应链创新和回流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小型独立品牌更适合将生产线回迁到美国。
• 效率堪忧的美国制造业
ThomasNet在2021年7月的报告 显示,24%的美国制造公司计划到2025年回流业务。但这只是乐观估计,残忍的事实是,对于当下绝大多数制造类公司来说,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仍然太低,以至于无法快速回笼生产线。
物流中断无疑是对供应链灵活性和速度的重大威胁。因此,通过合乎逻辑的推断,未来将服装制造业带回美国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风险。但是,如果没有织物、拉链和纽扣等原材料,也无法制作服装成品——这些材料能更具性价比地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获得。
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和管理费用也使美国大型工厂难以对其商品设定有竞争力的定价并保持盈利能力。
• 生产中断
疫情爆发严重损害了服装供应链,使大公司争先恐后地寻求解决方案。由于工厂和纺织厂不得不配合防疫政策需求停工,运输中断以及消费者购买模式一夜之间突变,对海外生产线的依赖以及实际成本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大公司通常一次性生产数百万件产品,由于收款和交货周期长,无法快速调整生产策略。而相反的是,美国生产批量较少的服装公司受影响也较小。
少批量生产是小型服装品牌为避免库存积压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更灵活。随着联邦利率持续上升,对于试图竞争的小型品牌来说,投资大规模生产模式将不再那么“勾人”。
• 回迁的生产线如何实现创新?
当回迁情绪铺垫得如此浓厚时,从业者们也深知,如果没有创新,回迁就不会发生。尽管效率堪忧,但美国工厂仍然更适合创新概念落地,如按订单生产或限量版生产。
与此同时,时尚设计与3D设计的数字化使产品开发更快、更高效。Lectra、Shima、Seiki和Twine等领先的制造技术公司如今可为按订单自动化生产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类型的创新生产方式将有助于小型公司成长,保持盈利能力,让产品变得与众不同的同时,也能重塑传统的销售策略。
美国服装制造业所获得的技术创新,恰让小型品牌抓住了一波机遇,尽管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较高,但可将预售或限量版系列纳入自己的销售和库存管理策略。许多DTC品牌销售因交货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不得不延缓交付,让品牌有更充足的时间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系,并逐渐开始传递“慢时尚”的市场价值,毕竟预售单的消费者本身不期望在一夜之间收到下单的产品,小型品牌也因此率先利用美国小型工厂来维护其品牌的环保概念和社会价值观。
对于大型服装品牌来说,要准备生产线回流或者重新夺回供应链的部分“掌控权”,就必须自己进行创新,并依靠美国工厂来支持其向“新现代化”转型。同时,让规模较小的美国工厂进行原型设计、定制计划、限量版产品生产和升级再造,或转向如NFT和Web3等数字化实验,将为服装制造行业在未来的大规模回流做好准备。
而就供应链转型的第一步来看,小型服装品牌已经开始拥抱新的自适应制造模式,变道超车了许远,而大体量的服装品牌恐怕船大难掉头,甚至稍显落后了。